卫麟虽然不情愿,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还是让许铭当了名侍卫,一方面任职皇宫守卫一方面替我养阿咩,正好我也有个伴。
中秋将近,到时候要出宫与民同乐,皇上皇后一并出席赏月放烟花,我自然得摆出仪态来莫让那些大臣笑话。文公公每次都是一副很急很急的样子,我说:公公着急什么呢?
他恨铁不成钢地说:娘娘啊,皇上年纪也不小了,先皇十八岁的时候,都有两位子嗣了。娘娘啊您就不会留皇上住一宿吗?
不过是睡一晚嘛!
好,明晚中秋回来,我跟他说。
文公公甚是欣慰。
中秋那晚京城灯火辉煌,卫麟一身锦衣特别好看,我坐在他身边,夜幕墨兰,月亮圆圆,万民叩拜。
卫国一直以来有中秋折纸灯笼的习俗,点亮了千家万户,宛如金色游龙卧洛川。
卫麟象征性地也折了一个,他手指又长又好看,他在上头又提笔描出一枝桃花,他折好后点亮,一瞬间烟花绚烂,整座皇城被烂漫烟火映照,巨大的牡丹在天空绽放,百姓开始欢呼,歌颂国盛民昌。
我注视他的侧脸,嫣然泻下的光芒中,恍若隔世。
回宫后我在总管厅找文公公,他正善后忙得不可开交,我犹豫说:皇上折的那个灯笼还在吗?
我就是记得卫麟对中秋本就意兴阑珊,点完灯笼后随手给了文公公便离开了。
能把那个给我吗?
文公公把叠起来的纸灯笼从盒子里拿出来给我,我小心收好揣入怀中,谢过了他。
文公公说:娘娘,之前陛下赐您一块血碧玺也没见您宝贝成这样。
我努努嘴,转身就往外头走,走到一半想起之前答应文公公的话,又去了趟御书房。
我没叫侍卫传话叩拜,径直走了进去,还未踏入房内,里头便传出女子娇软的笑声,我见窗户内烛光倒映出一个窈窕的身影,转身问侍卫:那是谁?
回娘娘,是崔丞相之女崔盈盈。
我想起之前隐约听说卫麟要立她为妃的传言,哦了一声。
我站了一会儿,崔盈盈的身姿还在荡漾一点没有要走的意思,便转身离去,回了寝宫。
阿咩正吃草,见我就咩咩咩地叫唤,我弯下身抱住阿咩,脸埋进它的毛里,心里不知怎么想的。
不知是否为错觉,耳边关于崔盈盈的事儿渐渐多了起来,听说是太后身边的红人,又听说才貌双全,贤淑纯良。
我想,差不多该是时候了,过些时日皇后这个噱头不需要时,我就能回家了,至于崔盈盈和卫麟怎样,那不是我能管的。
晚上我把那只纸灯笼点起来挂在花园门前,火光映亮那株桃花,我想起村子里我住的屋子,门口也有这样的桃花,五年前我总喜欢在桃花树下打盹,卫麟就会黑着脸叫我回屋睡。
一次我装睡不理他,他便把我整个抱起来,抱上床。
那时我心跳得特别厉害,生怕他听见。现在想起来,觉得是很遥远的时光,好像今天这般想起就是最后一次。
我一直以为自个儿安分就好,哪知崔盈盈会来找我。
那日秋天的落叶落满花园,阿咩吃落叶吃得很是自在。崔盈盈穿着一身烟粉的罗裙,身后跟了两个侍女,她见我甜甜一笑,屈膝脆生生喊了一声姐姐。
我酥得外焦里嫩,定睛一看,果然是沉鱼落雁那种级别的大美人,而且,还年轻。
早该来拜会姐姐,妹妹先在这儿赔礼道歉。
我招呼侍女给她端来糕点,崔莺莺坐着捻了一块象征性地尝了点儿,便道:听这些下人们说皇上近日看姐姐看得少了,妹妹心想姐姐些许烦闷,便想着来陪姐姐说说话,姐姐若是不嫌弃,妹妹愿意经常来陪姐姐解解闷。
我说:不闷,挺好的。
她望向门口持剑守卫的许铭,又露出笑容道:这便是姐姐从家乡带来的男人吧?这西宫里头鲜少有男子出入,看来姐姐当真是仰仗这位哥哥解闷了。
我听得总觉得有点怪怪的,崔盈盈身后两位侍女眼中也露出轻蔑的神色。
崔小姐,许铭低声道,您面对的是皇后娘娘,请注意您的措辞。
哎呀,姐姐都还没说话,兵哥哥就急了崔盈盈正说到一半,忽然就僵住了。
我抬起眼,看见她那张漂亮的脸仿佛裂开一般,笑容慢慢撕扯成扭曲的模样,她猛地站起来拂掉一桌茶水糕点,睁大眼睛,双手扶住自己的喉咙倒了下去。
小姐!
来人啊,快叫太医!
崔盈盈带来的侍女爆发出尖叫声,她们哭着跪在地上:娘娘您怎么能这样做,小姐她什么都没有做错啊--
混乱之中我看见崔盈盈倒在地上,黑发散开,脸色惨白,她微微睁开眼,看了看我,嘴角浮起一丝笑容。